长期以来,Xfce一向是人气排在第三位的Linux桌面。十多年来,它的人气就不如GNOME和KDE。后来,就在几年前,在反对GNOME和Unity的阵营当中,它俨然成了一股主力军;此后,它一直稳踞第二,仅次于KDE。Xfce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是用户寻找另外的替代技术,这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喜欢上了Xfce。
Xfce如此诱人的秘密又是什么?我在打听了一圈后得出了结论,至少有以下七大原因:
Xfce拥有的布局是所有操作系统上的用户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使用的布局:菜单、面板以及工作区,支持图标和打开窗口。在过去,它还有几个特别的地方,比如添加图标的方法,不过总的来说,看上去马上让人觉得很熟悉,许多青睐已停止的GNOME 2更是觉得如此。这种熟悉感与近几年发布的其他重要桌面所推出的创新技术形成了鲜明对照,很显然让人松了一口气,不必担心学习过程。
Xfce有时得益于作为一款轻型桌面这样的美名。然而如今,它更常常被认为在轻型图形界面(比如LXDE)与功能丰富的桌面(比如MATE和Cinnamon)之间求得了平衡。比如说,项目官方网页描述,Xfce的目的就是“运行速度快,少占用系统资源,同时仍做到外观迷人、易于使用。”
为了做到轻型,许多桌面常常牺牲定制性。比如说,LXDE除了定制面板和一般外观的选项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别的选项。
然而,目前版本的Xfce在其Setting Manager(设置管理器)中却有18个类别――比功能特性全面得多的GNOME仅仅少了2个。对Linux桌面用户来说,定制性一向是优先事项;无论按什么标准来衡量,Xfce在这方面都做得相当好,而且做得比大多数被归为轻型桌面这一类的桌面好得多。Xfce的一两处定制(比如通知位置)甚至是定制性最强的桌面:KDE所没有的。
GNOME和KDE不仅仅是图形化界面,它们还是囊括应用程序和实用工具的完整生态系统。这一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盛极一时,当时这两种桌面刚开始崭露头角;这种理念的优势在于,让应用程序可以借桌面环境的东风。然而,生态系统理念鼓励眩目的视觉效果,可能意味着需要一长串的依赖项。
相比之下,Xfce只包括寥寥几个实用工具,没有偏离基本目标(即提供启动应用程序和显示窗口的一个地方)太远。结果就是,减少了要学习的东西,而且常常减少了要安装的东西。正如一种流行的解释,Xfce“不碍事”。
虽然Xfce没有几个实用工具,但是Thunar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就像Xfce本身一样,Thunar也因轻型而备受赞誉。许多人还大加赞美其精挑细选的功能特性,包括用于打开终端、创建文档和打开当前目录父目录的菜单项,以及高度定制性。
Thunar的美名也没有因在其他文件管理器将顶层菜单沦为单单一项的时期下继续使用标准菜单而受到贬损。
Xfce中仅次于Thunar的最受欢迎的功能特性就是默认的底部面板,它用作常用应用程序的启动器。底部面板根本不是许多Linux桌面中无法复制的特性,可是它让人想到了成熟精致的OS X;类似的面板很常见,试图借鉴其他桌面的创新成果。底部面板是许多用户继续认为Unity的启动器应该所在的位置,这一点可能也没有什么坏处。
尽管偶尔表现出合作的姿势,但GNOME和KDE都无法特别顺畅地运行对方的应用程序。比如说,两者都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打开对方的应用程序。因而,用户们往往继续使用为自己选择的那一种桌面环境设计的应用程序;久而久之,另一种桌面环境几乎成了另一种操作系统。
相比之下,Xfce却可以顺畅地运行GNOME和KDE应用程序,只不过比它们在原生桌面下运行起来慢一点。这项功能让Xfce成为更喜欢按优点来选择首选应用程序,而不是按为哪种桌面设计而选择应用程序的那些人的选择。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Xfce目前人气很旺,可是这个项目啥都没做;事实上,它多年来啥都没做。它的目的没有发生变化;除非发布新版本,否则这个项目也很少与公众进行什么沟通。
然而,你可能会说,Xfce算是赶上了好形势。由于其他桌面疏远了用户,近些年来用户们终于考虑值得考虑的Xfce;不出所料,他们喜欢上了它。